首页 · 全程服务 · 申请指南 全程服务
除了英文和体育,小留学生更应该准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03-18 来源:美国留学
 看点 近年来,留学出国的年龄层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小留学生倍感压力大,家长自身也是做足了功课但仍然会有一大堆疑惑和担忧。留学之路是漫漫长路、道阻且长,我们要做长远的规划,当具备了在国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更重要的成长之道。
—— 文| 林杰 编辑| 盛慧天
网络媒体上时不时报道小留学生人数井喷、美国私立高中,特别是寄宿式高中录取率直线下降、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成了竞争对象(例如我曾工作过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寄宿学校破天荒于2015年11月份就停止接受面试预约,这是寄宿学校前所未有的,堪比顶级商学院MBA的录取面试--即只有部分人获得面试资格)。
高中升学令人如此人心惶惶。过去两年,慕名来咨询美国中学以及国内国际学校的家庭从学生年龄来讲,超低龄逐渐增加,一是印证了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家长的准备意识日趋变强。
我所接触到的中国家庭中,有已经移民的,全家刚刚搬到波士顿的,也有从未出过国,刚刚起步了解美国教育的,但是共性问题不少,典型的几个如下:
孩子最佳的留学时间是什么时候?
我家孩子目前6年级,如果高中留学,现在应该如何准备?
如果以后打算回中国发展,小留学生是否存在国内人脉缺失的问题?
去美国读高中是否比国内申请美国大学更有优势?
女孩子应该去什么样的学校?
诸多问题,我在之前的专栏文章里做过回答,但是随着家长意识的转变和加深,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梳理思路并加以补充。
小留学生的准备,根据目的,分两大类:
一是为了过渡做准备,是急需;
二是为了求学的路走的更远,是长线。
简而言之,两者可以被视为生存之技(前者),和成长之道(后者)。
就如何准备,回顾一下之前我在专栏文章中所给出的几个建议:
英文能力
社交能力
生活能力
体育能力
其中,英文能力强调的是学术英文和写作能力,非标准化成绩所能体现。
上述几项能力实为一些显性的,外在的能力,具有了这些应对过渡、生存基本没有问题。但是仅仅生存是无法满足留学家庭望子成龙的厚望。那我今天斗胆来尝试回答后者:路如何能够走的更远,更踏实?
那么对于小留学生来讲,除了英文之外,还有哪些隐性的,更重要的准备?
家长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留学之事,乃家庭之事。
从决定留学到海外学校毕业,整个家庭都在留学进行式,只是空间不同:学生在海外,父母在国内。
这一点中国家长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群家长过于焦虑,任何风吹草动,都能使其失眠;
另外一群认为送出去,就是万事大吉。
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考验家长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家庭给予学生的压力、支持、以及引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我特意把这点放在了最后,因为我要做特别强调。
也许有些人不以为然,不觉得这个对平时生活有何影响,那是因为你生活在中国,很难体会小留学生因为文化冲击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经历的困惑和迷茫。
作为过来人,小留学生群体在自我认知和定位方面是高风险的一群人。自己曾经作为advisor, 陪伴过一位来美读高中的韩国学生四年,从9年级到12年级,见证了他的起初的困惑、中期的挣扎、到最后的转变。
这种影响不会因高中学业结束而戛然而止。小留学生到了20岁至30岁之间,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准备在海外生活和工作。一个敏感的话题——融入,需要重新审视。
之所以挣扎于融入,在乎被他国人接受,实际上是对自己认识不清楚:我到底是要做他们所喜欢的我VS还是我的我。那“我的我”又是谁?
当我接待小留学生家庭咨询如何提高英文,为美高做准备的时候,尤其是已经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我反而会强调多了解中国历史,认识自己。
因为英文的提高,就算我不多说,家庭也已经知道其重要性。想象一下哪天你有机会去教授他人一门课的时候,(例如位于美国麻州的伯克希尔中学就让学生开课授业),那么你是否能够让美国人了解中国历史?让他们喜欢上你的原文化,喜欢上你的你?其实做“自己”不就是美国主流文化的精髓之一吗?
总而言之,小留学生的准备,可以分为外在的能力,如英文、体育、生活等等和内在的动力和认知。前者服务于十几岁学生在海外学业和社交的生存,后者直接影响小留学生成长的健康。
- 上一篇:【留学那些事儿】美国中学是如何录取学生的?
- 下一篇: 美国高中十校联盟---小常青藤中学